close

環保藝術新定義 重拾廢棄物新生命  創造心美學

 

IMG_1327.jpg

 

生活便利的現代環境,大量生產與消費成為社會發展的一環,據統計,台灣每人每日垃圾生產量達0.8公斤以上,對美麗的寶島造成過載的負荷,陸地、海洋生態都將受到脅迫,長期以往,海洋中的垃圾重量也將有可能會多過魚群數量。環境議題近年逐漸成為顯學,其中,環境保護及資源再利用的討論,也逐漸受到各界重視,尤其是「資源回收」更已成為大多數人生活中的一種習慣。但除了徹底落實資源回收,環境保護其實也能透過巧思,發揮創意讓資源回收物變身成豐富視覺的藝術饗宴,且藝術背後還能寓意創作者對於環境議題的重視以及觀點,成為一種「心」美學。

 

保藝術作品花雨2_單位提供請勿任意轉載.jpg

 

環保藝術展新生
廢棄物變成光彩奪目的藝術品不勝枚舉,台中地區的藝術家早於2005年因有感於廢棄物對於環境造成的問題,便開始將回收廢棄物透過巧手創作成環保藝術品,國際彩墨畫家聯盟會長黃朝湖老師也於同年度提出「環保藝術」這個新名詞,並於台中市政府環境保護局寶之林廢棄家具再生中心展出,在20多位國、內外藝術家的參與之下,創作了近百件的「環保藝術品」。「環保藝術」的主要訴求為將回收的廢棄物,重新加以利用,組構成浮雕或是立體藝術,具有創意和賦予新生命的意義。黃老師更於2011年正式開辦「台中市環保藝術節」,迄今已連續五年以不同主題熱鬧登場。

 

IMG_1386.jpg

 

花鳥創意造型秀 師生共創藝術新生命
為了配合2018年在台中舉行的世界花博會,台中環保藝術節今年主題定為「花鳥創意造型秀」,邀請了15位藝術家及4位老師指導學生(註)共同參與製作環保藝術品,選用了從回收場尋覓得來的廢棄物作為素材,包括有單車輪框、風扇、椅子、鐵管、擋泥板、排氣管等,過程中藝術家與學生們不畏回收場的髒亂、不計酬勞,只為創作出能夠傳達環保理念及故事性的藝術作品,執著與堅定的用心令人折服。

 

IMG_1621.jpg

 

環保藝術新真諦
2016年展出的藝術品中,最大型的作品為雕塑家張育瑋老師創作的「少一些排氣管,多一些鳥」,作品以機車排氣管、汽車排氣管及剪刀等素材一一解構再組構成一件以白鷺鷥為主軸的生動作品,張老師希望傳達給觀賞者,在美好的作品外亦能意識到因為汽機車太多,導致空氣汙染,造成生態的傷害,進而帶來反思。

 

IMG_1421.jpg

 

每個作品都在創作者的巧思下,孕育了豐富的意涵及故事,其中,李明憲老師創作約356公分高的「封侯探花」作品,是用鐵管、鐵板、單車輪框等素材製成,李老師說:「因為猴子為今年的吉祥物,但相較於人類顯得卑微,探花除可解釋為猴子探頭出來看花,也有高貴的象徵;還有,探花亦為古代科舉制度獲取第三名的雅稱,獲此殊榮顯得高貴,封卑微的猴子為官,取猴與侯同音,讓卑微與高貴同等存在,亦即同等重要」。此作品象徵著不論貧賤,皆同等重要,隱喻著環保藝術重在觀念和行為,而非物境。

 

展區除了大型作品外,也有許多藝術家以簡單的素材與線條,創作出意境深遠的作品,陳金旺老師以「展翅高飛」為題,以汽車、腳踏車零件為主要素材,在六月份創作此作品,主要是應景畢業季,希望畢業生離開校園後都能獨立並找尋到屬於自己適合的方向。不論大型或是小型作品,每樣作品都各展姿態,寓意觸動人心。除此之外,透過作品素材,觀賞者也能見證並體會這些廢棄物可觀的產量,進而反思當人們在享受經濟生活繁榮的同時,對地球、生態可能同時帶來的影響。

 

IMG_1358.jpg

 

從心出發 人人都是藝術家
環保藝術品雖然大多都是使用廢棄物品再製而成,但對於自然美學的歌詠及情感的投射,一點也不亞於純公共藝術,生活中隨手可得的材料皆可自由創作成環保藝術,除了專業的藝術家,只要有心,任何對於藝術有興趣的大眾,都可以隨心所欲將生活中製造的垃圾、廢棄物,變成一件件創意、療癒的作品,點綴生活、綠化環境,讓環保藝術如同漣漪般慢慢擴散,使環保不再枯燥,而是一種由心出發的美。

 

IMG_1371.jpg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O'right 歐萊德  的頭像
    O'right 歐萊德

    O'right 歐萊德 - 官方部落格

    O'right 歐萊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