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議題  

(Photo via Internet)

1.環境議題 【environmental issues】

環境議題的發生緣起於 1970 年代的環境保護運動的開始,因為工業化與開發過度所產生的種種環境問題,而透過數次的全球環境相關的會議形成屬於全球性的環境議題。而透過這些會議(包括: 1972 斯德哥爾摩人類環境會議、里約高峰會等)的探討,逐漸擬出全球環境議題。

環境議題的規範化,則可以具體探討解決環境問題的方法與可行性。二十一世紀議程則更是環境議題的擴展,其涉及的議題面向包括:全球社會經濟問題、資源的保育與管理、各主要團體角色與貢獻的發揮、各類實施方案等面向。

 

2.碳權【Carban Credit】

國家或企業以增加能源使用效率、減少污染或減少開發等方式,減少碳排放,經過聯合國或聯合國核可的自願性減量組織認證,因此得到可以進入碳交易市場的計量單位,又可稱為「碳匯」。

 

3.碳排放交易 【Emission Trading,ET】

國家或企業透過自行減量或CDM機制取得碳權,超過京都議定書規定的應減額度時,可將多出的碳權拿到碳排放市場交易。碳排放抵減不足的國家或企業,則可到市場購買碳權補足差額(即碳中和)。

 

4.碳捕捉與封存【CCS】

捕捉如火力發電廠、煉鋼廠等主要二氧化碳排放來源,在發電同時以科技方法將二氧化碳捕捉(capture),並送往安全緊密的地底層或海底封存,如已枯竭的油田、天然氣田或天然形成的地底貯存庫。相關技術仍未進入商業化階段,且有研究發現,碳捕捉會降低發電效率。

 

5.碳足跡【Carbon footprint】

個人、團體或國家的日常活動或產品製造過程中造成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個人碳排放量的多寡,與日常生活的選擇息息相關,如進口食品的碳足跡 (食物里程)在加計航運時產生的碳排放量,一定比本地食材高,近來已有不少國家設計「碳足跡」標章,協助民眾選擇。

arrow
arrow

    O'right 歐萊德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